未来大数据将改变“健康模式”

2020-09-29 admin

9月18日上午,2020中关村论坛全球医药健康大数据平行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是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工信部指导,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东华医为联合主办。论坛聚集了全球医药健康和大数据专家,共探全球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动向,探讨医药健康大数据现状与未来。

向智慧健康迈进

去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健全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北京市今年在推动一系列的行动纲要,打造数字北京。早在2018年,北京正式启动了北京大数据的行动计划。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与会介绍,在卫生健康领域,北京市共拥有六家国家医学中心,两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30多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位居全国之首。在神内神外,心肺血管、眼科、烧伤、创伤、骨科、肿瘤、妇产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北京优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各医院医生病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病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将为大数据、为相关病症大数据的计算,大数据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正将乘着新基建的大数据的东风,推进医疗健康向智慧健康迈进。在卫生健康领域当中,孕育着丰富的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将这些数据更好的用于服务百姓健康,服务科研创新,服务医药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清华大学尹浩教授介绍,为了积极的响应国家和北京市的行动计划,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政策和产业引导的支持下,各方力量共同建设了医药健康大数据交易平台。

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的涌现。致力于打造大健康IP云端生态系统的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韩士斌表示,医疗大数据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源头数据没有被标准化,诊断信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没有精准的录入到系统里面;二个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多数据被丢失。针对数据缺失、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及时、数据不一致等整个医疗现实情况,如何治理和提升质量。韩士斌认为,必须应用系统化方案,系统方法论来解决和提升医疗质量。

从挽救生命的预警系统,到诊断系统,再到知识图谱全闭环临床用药的安全监控系统……据介绍,东华医疗打造一个AI的平台,从临床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模型、科研数据模型,把不同医院的规定用IT诠释出来,制作一个数据模型放到AI平台,再通过该AI平台输出给医院所有的治疗场景。

医疗健康数据呈爆炸性增长

“医疗健康数据呈爆炸性增长,这导致了医学数据量大、种类繁多、规模庞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与会表示。据介绍,从当今分析可看,2016-2018年,医疗健康数据增长率达到了800%多。2019-2025年,这里面的医疗健康数据从1.1ZB,能够突破到1.5ZB,全球每天将创建463EB的相关数据,仅基因组学数据预计能达到40EB的体量,因此医疗健康数据增长速度快于其他任何行业数据。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应对这么大的数据量爆增。而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方面能够引领对医疗分析进行变革。例如,从硬件角度来说,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包括智能芯片,从软件角度来说保证数据的安全的区块链,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医学影像存档、电子病例管理等。从算法角度,最重要的现在是从信息时代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能够对影像数据分析包含人工智能的算法、大数据的清洗,还包括认知计算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虚拟现实、量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整体推进了纳米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力支撑了医疗产业升级及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智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提供大力服务。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代技术又可以为医学教育产生新的场景,包括AV/VR医学课本,医学课堂和手术的训练,还有全息的三维重建,包括沉浸式线上线下,都给医学手术系统,测系统打开新的观察局面。

保护大数据、保护隐私

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之下,如何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力量,是医药健康行业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尤其在北京的新发地疫情产生以后。很多消费者反映,大数据告知“某某去过某地”“某某地方做一次核算检测”“某个地方停留了超过几个小时”。

翼方健数联合创始人兼CEO罗震认为,在新冠防疫的过程中,个人隐私安全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为在一方面通过数据预测疫情的前提下,同时也应该把这些数据保护好,并且在利用隐私安全计算方式,通过对疫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提供很好的数据的支持。

数据的保安,就是数据资产的保护者。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副经理张兴表示,医疗健康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比如说个人诊疗信息、处方、健康状况等数据。用技术“保护”大数据,为医学创新科技保驾护航。

据介绍,大数据中心一直在做疫情数据分析,数据来源很多包括国家卫健委方方面面的数据,既要保证数据的挖掘利用,又保证了数据的隐私保护。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让大数据服务健康中国呢?

第四范式主任科学家、副总裁涂威威表示,对于常态化的未来的发展,其实更多的需要做跨部门的数据的融合。数据融合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除了疫情趋势的预测,对于药物重定位,找到更好的药物以及更好的去进行治疗,在辅助的决策、药物的研发、整个药物的生产等各方面赋能。更重要的是首先在医疗资源供给侧进一步扩大,更好地进行医疗资源的配置以及辅助整个医疗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生产。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可以在预见的是,未来大数据将在医学检测、新药研制等方面广泛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模式。大数据将揭开生命的密码,引领人类走向更加健康的明天。